火博


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党建学习

党史故事 :徐特立的修身齐家之道

党建学习2024-08-13

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 

 

 

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。他是毛泽东、田汉等人的老师,被毛泽东尊称为“永远的先生”。徐特立不仅在党内享有崇高声望 ,他的家庭也是亲诚和睦的典范,让人钦佩。

 

  同偕到老的不渝爱情

  徐特立的结发妻子从小父母双亡  ,早年就来到徐家做童养媳。她姓熊,比徐特立小10个月,起初连名字也没有。过门后,徐特立对她一直很好,还给她取名为“立诚”。

  熊立诚出身贫苦人家,为人正派朴实 ,生活勤劳节俭。两人渐渐地在共同生活和奉养老人的过程中产生感情,相亲相爱,之后感情甚笃,他们的婚姻已经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旧式包办婚姻了  。

  1905年之后 ,徐特立多数时间都离家在外办教育和从事革命活动。熊立诚能够理解并大力支持丈夫的事业,在乡下一人承担起所有家务,悉心抚养子女 。她曾对徐特立说:“你就管好国家的事,我就管好家里的事。”徐特立听闻 ,内心十分感动 ,他多次对人称赞她:“说得很好,很有见识!”

  徐特立在家乡办立五美高小时 ,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。他拿出在外教学所得的微薄薪水 ,增建校舍 ,置办教具 ,聘请教师。后来校舍紧张,为了不让70多个孩子辍学 ,徐特立回家与妻子商量,想把学校搬到家里 。熊立诚完全同意丈夫的想法,马上腾出家里瓦房 ,自己和孩子在临时搭建的茅草屋中居住。

  此后,徐特立在长沙兴办教育,并赴法勤工俭学数年,其间很少回到家乡。熊立诚任劳任怨、节衣缩食,虽生活艰辛,但还经常贴补办学经费 。多年后 ,徐特立在写给自己的小女儿徐陌青的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由衷的敬意:“她不独维持了一家 ,并且办高级小学共13年,造就了许多学生。她没有念过书 ,能替地方做了教育事业,许多读书识字的女人不如她,我是很尊敬她的 。”

  1937年2月1日,在徐特立60寿诞上 ,大家纷纷祝贺,邓颖超代表女同志发言,赞扬徐特立对妻子熊立诚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。

  徐特立听后十分激动 ,动情地说:“我自辛亥革命前 ,即进城办教育 ,把妻室儿女留在农村 ;后来离开家乡到法国留学 ,接着回国参加革命 ,至今十余年来,与家庭隔绝,不通音讯,这都是反动派的压迫所致。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。我爱自己的家庭 ,爱自己的妻室儿女 ,但国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,革命还没有成功,国破家安在?……我的妻子是一个童养媳 ,没有文化 ,从小与我患难与共。我一直在外从事教育和革命,她在家里抚养儿女,还兼劳动办学,她支持了我的事业,也成全了我的事业。我一生提倡妇女解放,我假如丢弃了她,岂不又增加了一个受苦难的妇女?……”在场的同志听了,无不动容 。

  1960年 ,83岁的熊立诚去世  ,徐特立非常悲痛,怀念不已 。他后来将两个人的合影放在随身口袋里,每当思念时就会拿出来看看。

 

  廉洁奉公 ,克勤克俭

  徐特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 ,一家人一直过着艰苦、朴素的日子,这也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。

  1937年,徐特立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 ,一直住在一间破旧、窄小的房子里。环顾他的那间屋子 ,房里有一个土炕 ,是他和警卫员睡觉的地方,占据一半面积;炕前摆着一张旧的没有油漆的小方桌 ,就是徐特立办公的地方;房子的另一头放着一口木箱子,这是徐特立长征中历经千辛万苦带来的,里面装满了他在中央苏区编写的材料。在艰苦的环境下 ,徐特立安之若素。

  当时,边区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在大食堂吃饭 。徐特立职务高,又年长,可以向上级提出单独开灶的要求。但他没有这样做 ,而是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,吃大伙房里做的土豆、白菜、豆芽等,有时候改善伙食,也最多是加个豆腐之类 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 ,组织上分给徐特立几间屋子 ,他高兴地把家人从湖南接来团聚。由于他住的房子比较老,面积也不大  ,身边工作人员想向组织申请调换。可是在征求徐特立意见时,他却认为,把屋子里那些坏了的地方修一修 ,腐烂的地板换一换,就可以了。

  徐特立有一件补丁棉衣。这件棉衣他在延安时就穿上了,越穿越破,都是缝缝补补凑合穿 。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,就说徐老 ,换一件吧。徐特立摇头说:“你没看到农民有一件棉衣都要穿一辈子?我这才穿几年?”

  徐特立的工资其实不低,家人用工资给他买了两件新衣服和一双皮鞋,徐特立也穿 ,但只在外事场合穿,他认为这个关乎国家形象。而回到家里,他又马上换回自己穿破了的衣服 、开了口子的鞋 。

  不管谁的钱 ,花在自己身上,他都心疼。1957年,徐特立八十大寿,北京的亲朋故友想要给徐老摆寿宴庆祝。可徐特立不想让大家破费,他说 :“咱们国家还很穷,这么大吃大喝,不是给我徐特立脸上抹黑吗 ?”借着要出席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,他赶紧从北京“逃”到湖南长沙。

  可是 ,他在长沙的学生和亲友也不少 ,纷纷提议设宴、茶叙,以表祝贺,他亦坚决谢绝 。他说:“去年全国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 ,人民生活还很困难 ;中央正大力提倡增产节约,勤俭建国;火博怎可为了个人的生日 ,浪费人民财物呢?”

  徐特立又借口办事乘火车前往广西桂林。最后 ,工作人员在餐车上做了一碗长寿面,伴随着列车的隆隆声为他庆祝了八十大寿 。

 

  子女要继承的不是财产,而是革命事业

  徐特立一生以革命事业为重,也要求子女不要过多地想自己 ,而要多为社会做事。他说 :“青年人任重道远,要继承的不是财产,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。”

  在家人中 ,徐特立对徐乾的学习格外关心。徐乾原名刘萃英,是徐特立二儿子徐厚本的妻子 。徐厚本病故后,徐特立视她为自己的女儿,为其改名为徐乾。徐特立认为政治学习很重要 ,如果只注意工作,不注意政治 ,“将来只是一个事务主义者”。在徐特立的关心培养下 ,徐乾成长为一名革命青年。

  徐守珍是徐特立的大女儿,1928年,她在参加革命活动中被捕,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 ,与家人完全失去联系。直到新中国成立,父女才得以团聚。

  此时,徐守珍没有工作,便写信请求父亲在北京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。徐特立知道这么多年亏欠女儿 ,但又不能违反原则搞特殊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:“政治不在口里能说大道理,而在能和劳动群众站在一起,自己的困难放在第二位,劳动群众集体的困难放在第一位。”“你们如果需要我党录用,那么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,以表示是共产主义者的亲属。”

  在徐特立的言传身教下,长大成人的四个子女都为革命做出贡献。儿子徐笃本、徐厚本青年时期投身革命 ,都牺牲在战争年代 。大女儿徐守珍听从父亲意见没有留在北京,回到上海继续工作。小女儿徐陌青则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工作 ,直到退休一直是一名护士 。

  (摘编自6月28日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张文良/文)



联系信息

地址 :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5号 西村5号4A

联系电话 :13981963010

网址:www.duanxin666.com

公司邮箱:709836696@qq.com

蜀ICP备14012741号-1

四川火博科技有限公司

地址 :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5号 西村5号4A

电话:13981963010

网址:www.duanxin666.com

蜀ICP备2021002272号-1

联系火博

7*24小时服务电话:13981963010

公司邮箱 :709836696@qq.com



XML地图